最近,大連英博似乎正在遭遇“訓練基地斷檔危機”,不過這聽起來更像是企業消息的炒作,而非足球俱樂部的真正困境。博主“中超觀察家”出面澄清,英博其實並不會“無家可歸”。原來,背後不過是基地的運營方在攛掇漲價,真是生意人的基本操作。
基地的運營成本看似驚人,然而作為國企的運營方也無外乎面臨著經濟壓力,但顯然,這並不意味著大連英博要流浪街頭,踢球的地方可能會有所變化而已。漲價?無限制的漲價?那可真是大連英博的煩惱。如果隔離區的條件還湊合,漲點價也值得考慮,畢竟這個時代,一切都是可以“協商”的。
當然,如果真的碰上天價,有什麼好怕的呢?政府出面協調,請,隨意。要知道大連可不是只有這一處基地,滿大街都是潛在的訓練場地,實在不行,轉身去找另一塊。在這個時候,球員的生存技能或許也該發揮作用了—在草坪之外的訓練場上搜索新的可能性。
所以,聽聽這番話,就讓人感覺大連英博的危機不過是一場“經濟鬥爭”,就像球場上的爭奪,換個地方踢球,誰能保證他們就不能繼續 “穩中求勝”呢?隨便不就是個基地?玩的不就是個球?只要心態不變,何愁訓練不在?大連英博還是能繼續前行,盡管這個節目也許有點“醜陋”;但好在英博的路依舊暢通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