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的女子籃球亞洲杯季軍爭奪戰中,中國女籃以101比66的血洗戰勝了韓國女籃,輕松拿下季軍。這場比賽看似完美,但站在場邊的麥穗豐卻發表了頗具諷刺意味的評論。他指出,這場球竟然展示了中國女籃那麼多的戰術細節:精準的投射,犀利的快攻,還有強攻的張子宇,和王思雨、楊力維的自主反擊。張子宇甚至給黃思靜送上了內線吊球,以及給王思雨的快攻一傳。美其名曰豐富多彩,其實更像是在最後關頭才肯轉動一下手腕。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些運籌帷幄的套路,偏偏總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才得以釋放。就像一只被束縛的鳥兒,明明翅膀強壯,卻只會在關鍵時刻安心屈服於現狀。無論是男籃還是女籃,國字號球隊打球總是給人一種“帶著腳鐐跳舞”的感覺——缺乏自信,無法自由發揮,仿佛背負著無形的重擔,每一次進攻都猶如過五關斬六將。
此時,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由於實力的不足?還是教練組的管理過於嚴苛?甚至是媒體的輿論壓力?可能各種因素合在一起,導致了今天的局面。在聯賽中,球員們面對著外援也能酣戰風雲,怎麼到了國家隊就變得手足無措,機械生硬呢?
對於這支中國女籃來說,不提衛冕,單是未能進入決賽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失敗。更擔憂的是,隊伍中有多少球員能堅持到下一屆亞洲杯?又有多少人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繼續奮鬥呢?看到黃思靜、楊力維和王思雨在賽前賽後流下的淚水,心中不禁湧上了一絲惋惜。
盡管今天的勝利值得慶祝,但中國女籃絕對不該對此感到驕傲,未來的路仍需艱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