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賽季亞冠精英聯賽及亞冠二級聯賽即將在9月15日拉開帷幕。《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在文章中指出,中超四強應當以晉級為目標。
2025-2026賽季的亞冠精英聯賽是亞足聯對亞洲俱樂部賽事改革之後的第二個賽季。盡管參賽球隊仍是來自東亞和西亞的24支球隊,但其中只有11支依舊活躍,其余13支則是新面孔。實際上,只有3支新球隊為真正的“新面孔”,均來自東亞,分別是來自韓國的江原FC、日本的町田澤維亞和中超的成都蓉城。
值得註意的是,亞足聯在新賽季繼續采用上賽季的規則,並增設了一項新的規定,如果任何參賽隊在聯賽階段中途退出,排名將以“累計積分除以參賽場次計算平均分”的方式進行。這是針對上賽季山東泰山因故無法參賽而制定的新規則。
由於沙特等西亞球隊的外援實力雄厚,令中超球隊感到壓力,不少球隊在亞冠精英聯賽中表現出的重心明顯轉向。這樣的狀況逐漸引發球迷的不滿,許多人希望中超強隊能在內部競爭中發力,而這種要求似乎顯得格格不入。
與國家隊在世預賽時需要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相比,在亞冠聯賽中球迷卻對中超球隊提出“內卷”的期待,二者的心理落差令人費解。這種矛盾情緒的根源,或許反映了球迷對中國足球現狀的無奈與期望的復雜心態。
盡管中超球隊在陣容配置上有所選擇,但在亞冠精英聯賽中,爭取出線依然是中超球隊的重要目標。新賽季的形式如同小型聯賽,雖然在與對手的較量中難以做到全勝,但在8場比賽中獲取11至12分的目標則顯得合理,也有可能挺進前八。
當前,中超球隊普遍在客場表現上力不從心,因此必須借助主場之利,盡量發揮優勢。同時,對於已連續參加亞冠的上海兩隊,爭取相較上賽季的進步,無疑是提升整體成績的關鍵。
至於國安所參與的亞冠二級聯賽,目標在於在6場比賽中拿到10分,幾乎能夠確保出線,給球隊提供了較大的容錯空間。
在中超聯賽與亞冠雙線作戰的情況下,要求球隊每場比賽全勝並不現實,但合理規劃策略,充分爭取東亞區的四強席位,仍然是可實現的目標。中超四強需針對性地展開部署,以達到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