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費德勒在上海的一個見面會上又極盡所能地向中國的年輕球員們傳授“真理”,真是讓人佩服。不過,他說的可是相當“簡潔明了”——網球之路可不是輕松的散步,得花上八個月滿世界跑。沒錯,他自己早年也是一名誤入歧途的流浪漢,一直沒法在瑞士這片他所愛的土地上安安靜靜地待下去。
費德勒說他必須克服離開父母和朋友的痛苦,仿佛這話是在大聲宣告:“看,我也很艱難!你們可得學著像我一樣,以後成就偉業!”哦,真是動人的敘述啊。他甚至還提到,中國球員們已經越來越習慣這種“不靠譜”的生活方式,仿佛在說:“你們也別太怨天尤人,適應這種痛苦才能有所收獲。”他還舉了李娜的例子,這位華麗的網球女王在國際賽場上的閃耀自然少不了這種“犧牲精神”。
但是話說回來,費德勒不愧是網球界的“哲學家”,他的建議聽上去就像是教人怎樣在火坑中優雅地起舞,似乎沒有意識到,不是所有人都有他那樣的天賦和財力去支持這些“偉大的冒險”。對於一位普通的中國球員來說,背井離鄉去打比賽可不是逛街那麼簡單。
總之,費德勒的這番高談闊論在用來激勵球員的同時,似乎也有點像是“富人的遊戲”的口氣,他的建議便是——走出國門、忍受孤獨、努力奮鬥,最後希望能等到那些所謂的成就和認可。希望年輕的中國球員能聽懂這些深刻的道理,但在這復雜世界的一角,誰又能完全把這套哲學變成現實呢?